矿山最苦的是井下矿工,而最苦的工种要算风钻工了。自从胡志兵当上掘进风钻班班长后,他就和班员日夜奋战在井下。作业台班工效从原来的0.4米/工,提高到0.8米/工,工效提高了一倍,班员的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平时工作中,胡志兵在每天召开的班前会上就多一个心眼,多一份细心,时刻叮嘱班员保证安全。在他的带领下,始终把安全作为班组的管理核心,坚持从我做起,从细节入手,落实责任,坚决杜绝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打天井是最难也是最累的活。2010年5月,-510米12线处采场急需贯穿一个40米高的通风天井,这个地方岩石硬度大,打钻极易卡钎,断钻,既耗时又费力,且经常有水渗出,作业很不方便。许多风钻工望而生畏。为了不延误后期采场设计,胡志兵每天坚持一个循环,连续19天不休息,硬是把这块“硬骨头”拿了下来;2011年9月,在-520米8线处,面对工期短、时间紧、难度大的“六大系统”之一的避险硐室工程施工,胡志兵主动承揽打锚杆支护这项艰巨任务。他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提前6个工作日,一次性完成硐室打锚杆1000多根,确保避险硐室工程的顺利实施。2012年7月,-520米主矿仓出现大面积垮塌要抢修。胡志兵主动请缨,承揽天井支护任务。为安全起见,要搭设9层平台,每层2.5米,架设竹跳板60块,铺设60张安全网,打上590根支护锚杆,40多米的天井支护工作必须10天完成。而胡志兵和同事只用7天时间完成了。事后,胡志兵的眼睛红肿了,他说那是仰面打风钻时,泥碴崩到了眼里;2012年5月至8月,在“56812”创先争优重点工程掘进中,胡志兵承包的两项“5”、“8”创先争优重点工程中,分别提前10天和18天完成工程进度。2013年3月,胡志兵掘进14线天井拉底工作面时,地质条件是含水岩层,断面大、岩石硬、巷道高。按照生产计划安排,这个工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影响整体生产采场接替。采一工段考虑到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就把这一艰巨任务交给胡志兵去完成。胡志兵看到岩石硬度大,不能按时放炮是制约进度的关键,而打眼是块难啃的骨头,他凭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克服打眼上的困难,保证每次循环进尺保证在2.0米以上,提高了单进水平。根据作业规程,一个循环得打24多个眼,而每个眼最快也得六七分钟。往往一个班下来,腰酸腿疼胳膊酸。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抓紧工时利用,抓好每一个正规循环,尽快把这一工程完工。为了提高工效,胡志兵抓紧生产组织,打眼、出矸平行作业,哪个环节进度慢他就盯哪,并以身作则。最终胡志兵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这项工程,赢得了领导的再次信任。“我们车间‘最难啃的骨头’大多是胡志兵机台来完成的”,车间主任湛若中介绍,胡志兵每次都敢接手施工高度与难度都较大的工程,而且每月掘进进尺都在49米以上。遇到“急、难、险、累、苦”工程时,胡志兵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从不叫怨。在井下从事风钻掘进17个年头的胡志兵,完成了掘进任务9400多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胡志兵先后获得了黄石市劳模、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公司“十佳员工”、“优秀班组长”、“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等称号。面对一个个荣誉,胡志兵说:“既然组织上把我选树为劳模,我就要对得住这份光荣的荣誉,不能给荣誉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