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年轻,因为他只有37岁;说他“老”,是因为他能跟年老的工程师一样研究并参与多个工程项目,他是公司生产技术部工程师饶从云。
15年来,饶从云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通过刻苦钻研,先后完成了安徽太平矿业公司《优化充填工艺提高充填质量研究》、太平公司淮北合作意向单位《刘东煤矿似膏体充填工艺可行性研究》及周边小型矿山如《陈盛铁矿充填系统改造》等多个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多次荣获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十佳员工”等荣誉称号。2012年,饶从云又被公司评为“十佳员工”。
为解决生产难题自学编程
几年前,公司充填生产一直是安排监测工手工填写报表、对灰仓、砂仓、料浆浓度、灰砂比、料浆流量、合格率等参数进行人工记录和计算,每次填写要四五张纸质记录表格。由于实际生产浓度不断变化,人工记录很难反映实际生产,于是出现效率低、准确率不高、时效性不强的弊端。
饶从云琢磨着:能不能设计出一套自动化程序报表呢?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饶从云买来了专业书籍,业余时间开始自学VB编程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个月的刻苦摸索,饶从云终于自行开发出了电子报表系统,实现了生产数据电脑快速录入,自动统计、分析报表与质量考核数据的功能。完成了生产技术部与充填车间一线生产控制室之间的数据录入、数据分析、充填计划、生产调度、质量监测、自动报表等程序,组建了一个很好的综合管理平台。
自从饶从云自行开发出了电子报表系统之后,充填车间生产人员只要在该系统中以菜单方式按已有的计划条目录入充填采场号、充填开关机、施工单位、班次与砂仓开关和采场设计灰砂比、灰仓用料量等菜单按钮,程序就会自动录入数据。
“按班次、采场号、月份等充填生产各类数据,自动生成生产与质量监测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基本实现了充填记录无纸化办公。”充填车间仪表班一名员工高兴地说,“自动化质量数据监测,大幅度降低了办公成本及人工劳动强度,为确保充填生产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提高充填生产与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为节省投资当好技术参谋
2010年,公司3000吨/日选厂技改工程投入试产。由于充填系统是1997年设计的800吨/日生产能力规模。而选矿工艺流程的变化影响到充填骨料的数量与质量,充填系统能力与充填骨料不足问题凸显出来。如何突破这生产“ J颈”?很多技术人员心里没有底。当时一些设计单位的专家建议需要再建一套充填系统,或采用全尾砂充填工艺来扩大充填骨料来源来提高充填生产能力。专家的思路是优先解决生产问题,再解决充填质量等问题。公司也有技术人员提出了采用全尾砂解决充填能力的方案。
饶从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凭着自身对充填系统的熟悉了解,通过相关试验检测选矿工艺和全尾砂粒级分布数据分析,发现尾砂分级利用率由原先62%降至54%仍可满足公司充填尾砂骨料需要,而合理的尾砂分级界限为20μm。为了证实其他矿山尾砂质量性能与粒级分布与三鑫公司不相同,他设法了解并收集一些应用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效果较好的矿山充填数据。一系列数据的变化说明:磨矿细度提高后分级尾砂充填的单耗也将随之会减小。因此,公司通过分级系统改造挖潜,分级尾砂在数量与质量上能满足井下充填需要。
找出了问题的关键及问题的解决办法,饶从云通过综合技术分析后提交了技术方案报告。通过设定合理的尾砂分级界限进行尾砂分级系统改造,在原有充填系统基础上增设一座砂仓提高系统能力。由于方案数据分析详尽、理论与实际操作可行。最终饶从云提出的方案被公司采纳。此项投资仅100万元,与应用全尾砂工艺方案,新建或更改充填工艺相比,节省投资近500万元以上。
作为公司充填技术管理人员,饶从云在日常充填技术管理工作中下功夫。通过他的刻苦钻研,充填浓度由过去的64%提高到现在的68%,每立方充填料浆可少用生产水41.1千克,年减少地面充填用水与井下排水量达1.35万立方米;灰砂比控制平均合格率由过去的86.3%提高到现在的90.6%。
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生产技术部部长帅金山这样评价饶从云:“年纪不大,掌握的技术可不少。”
编辑点评:年轻意味着充满激情和活力、朝气和斗志。一名技术管理人员,要想趁年轻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一个刻苦钻研精神的磨砺过程,更需要一件“法宝”,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敢于承载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