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确实是需要领了,请领导签个字。”碰到胡志兵时,他正找采矿车间主任湛若中签字领材料。当我们说要采访胡志兵时,他以要下井送材料为由委婉的拒绝了。湛若中表示,胡志兵是公司风钻工队伍里的灵魂人物,扛起了井下风钻作业这面旗。
这个由来自通城、孝感等地的13名风钻工组成的风钻大班里,胡志兵是他们的领头羊。17年风钻工的职业生涯里,胡志兵收获了诸多荣誉:连续两年获得公司“十佳员工”、“岗位能手”和黄石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10年黄石青年五四奖章,2007年至2010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授予先进奖和公司级突出贡献奖,2013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劳模的两个决定横跨17年
面对多次报道,胡志兵仍保持低调的工作作风。
胡志兵坦言,他曾找过车间领导反映,希望能换到地面上来工作的想法。近二十年的井下作业,给这位劳模身体留下了伤病。“关键是腰有毛病,怕耽误了工程进度。”胡志兵与车间领导进行了长谈。最后,胡志兵做出决定:继续坚守在井下一线。
1996年,20出头的胡志兵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来到冯家山铜矿(原三鑫公司老矿区)工作。他与一同分配来的同龄人不一样的是,他决定在矿山扎下根来。
决心下得早,起跑的速度就快。胡志兵个子不高,最初尝试操作风钻机时,被强大的气流冲倒在地,双手被岩石划开了口子,鲜血直流。年轻不服输的他简单处理了伤口,抱起100多斤重的风钻机继续作业。一旁的老师傅见他这股子劲,对他刮目相看。在师傅与同事的关心指导下,胡志兵很快成长为生产骨干。
在工作中,胡志兵敢啃硬骨头是出了名的。在采矿车间,凡是难度大的掘进面,大多是他主动请缨,和同事一起完成的。同事愿意与胡志兵搭档,也是有原因的。
“他做事从不惜力,并且会算成本帐。”胡志兵的搭档郑金华说。
自三鑫公司以旧换新制度推行以来,让胡志兵和他的工友尝到了甜头。风钻班在胡志兵的带领下,每月回收钎头26个,2.5米钎杆每月5根。他号召风钻班所有机台使用铲车换下的废机油进行风钻作业,自行维修压风管、风钻机头、汽腿等风钻机部位,既降低了油料消耗,又减少了备品配件的领用率,每月可节约成本2000多元,每个机台每月获得以旧换新奖励800元。“1至9月,我们风钻班共节约成本18万元。”胡志兵说,车间自创一套“塔式成本管理法”,让每位员工都尝到降本增效系列举措带来的效益。
今年3月,胡志兵揽下了-520米中段14线天井拉底掘进工程。该作业面是含水岩层,断面大、岩石硬、巷道高。按照公司生产计划,该工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影响整体生产采场接替。
查看了作业面环境,胡志兵找到了采一工段长石友平。“一是放炮,二是打眼。这两项很关键,我希望工段全力配合、支持我们。”胡志兵分析,工程作业面岩石硬度大,放炮与打眼将是制约工程进度的关键。
凭借多年工作经验,胡志兵和他的搭档一起,克服困难,将每次循环进尺保证在2米以上。根据作业规程,一个循环得打20多个眼,而每个眼最快也得6、7分钟。一个班下来,腰酸腿疼胳膊酸是常事。为了提高工效,胡志兵紧抓生产组织,打眼、出矸平行作业,哪个环节进度慢,他就盯哪,最终该项工程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赢得了车间的肯定。
“我们车间‘最难啃的骨头’大多是胡志兵机台来完成的”,车间主任湛若中介绍,胡志兵每次都敢接手施工高度与难度较大的工程,而且每月掘进进尺都保持在49米以上。
9700米掘进总量劳模的另一个起点
打天井是最难也是最累的活。
2010年5月,-510米12线处采场急需贯穿一个40米高的通风天井。这样的工程作业时极易卡钎,断钻,既耗时又费力,岩层的渗水也会给作业带来不便。胡志兵接手工程后,为了不延误后期采场采矿,他和他的搭档每天坚持一个循环,连续19天不休息,硬是把这块“硬骨头”拿了下来。
2011年9月,在-520米8线处,面对工期短、时间紧、难度大的“六大系统”之一的避险硐室工程施工,胡志兵主动承揽打锚杆支护这项艰巨任务。他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提前6个工作日,一次性完成硐室打锚杆1000多根,确保井下避险硐室工程的顺利完工。
2012年7月,-520米主矿仓出现大面积垮塌需要抢修。胡志兵主动承揽天井支护任务。为安全起见,此项工程需要搭设9层平台,每层2.5米,架设竹跳板60块,铺设60张安全网,打上590根支护锚杆,40多米的天井支护工作期限仅10天,而胡志兵和他的搭档只用了7天时间完成。
很长一段时间,胡志兵戴上了墨镜。有同事笑他,会耍酷了。他解释是因为仰面打风钻时,泥碴崩到了眼里,导致眼睛红肿常流眼泪。
去年,作为车间重点工程的“56812”重点工程中,胡志兵承揽下其中“5”和“8”两项子工程。在2.0米*2.2米巷道打眼时,胡志兵将过去使用的2.2米钎杆,换成2.5米钎杆打眼,每个循环进尺保持在2.0米至2.10米;遇到2.50米*2.70米巷道掘进时,他则改用3米钎杆打眼,循环进尺保持在2.60米至2.70米,这既提高了工效,还摸索创新出了“中长钎杆打眼法”,并在车间风钻班进行推广。由于方法得当,胡志兵承揽的“5”和“8”两项子工程,分别提前10天和18天完成,并被评为车间创先争优优质工程。
有人给胡志兵粗略算了下,这17年来,他的掘进总量达到了9700米,相当于在千米井下至地面打通了10来条天井。
也有人好奇,胡志兵当年决定留在矿山,和决定坚守井下,“两个决定”让他坚持这10多年,也算是给自己有个交待,他怎么还在坚持呢?
“人是有感情的,对人对事都是一样的。干了这多年风钻工,同事之间的感情融洽,对那台冷冰冰的风钻机也摸出了感情。”胡志兵笑说,现在公司推行井下机械化,凿岩台车、铲运机、扒渣机、反井钻机等机械设备的引进,估计我们使用的气腿式风钻机迟早会退出矿山舞台,等公司的新生代掌握了操作要领,独当一面后,我还要再请教他们,重头学起。
铁骨还有柔情时。胡志兵硬朗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细密的心。车间员工石教强患病,胡志兵带着不当班的兄弟赶去医院探望,并送去慰问金和祝福。“这样的事例太多,谁有个头疼脑热,谁家有什么婚丧嫁娶不顺的事,胡志兵都号召大家主动帮忙。”胡志兵的同事说。
“急、难、险、累、苦”的现场,总有胡志兵的身影。9700米的掘进总量,是他人生的又一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