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17日,2016年全国黄金科技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丁重朋获全国黄金行业一线职工科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创新是“最大”的生产力。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制定了技术创新奖励制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开展了小改小革,创建劳模工作室等活动,为公司生产解决了难题,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本期《三鑫简报》刊登创新人物丁重朋与他的创新工作室发生的故事,希望通过这篇报道,大大激发基层员工创新活力,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创新是“最大”的生产力
——记公司创新人物丁重朋与他的创新工作室
采访丁重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约了好几次未果。近日,笔者终于在丁重朋办公室见到了他。丁重朋刚一坐下,电话就响了。车间调度员反映井下铲运机油管破裂急需做一根新油管。丁重朋放下电话之后一路小跑,来到了工作间。他与创新工作室的同事们一起忙碌起来。切割油管、削皮、压紧螺丝接头……不到一刻钟,一根崭新的油管交到了铲运机司机手中。在笔者看来,创新工作都是和高精技术联系在一起,但这个做油管的活让人有点难以想象。丁重朋看出了笔者的心思,他说,以前油管都是定置的,井下这么多大型设备,油管型号有好几十种,要定做花了大价钱不说,还不能及时更换,我们买来管材自己做就很快,重要的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本身就是一种思路创新。
“小人物”挑起了重担
丁重朋, 40岁不到,个头不高,毕业于湖北二机校,在公司采矿车间任职电气工程师。在别人眼中他不多言不多语,但是在探讨创新项目时,思路活跃,话也特别多。丁重朋自己也认为:“除了上班在单位就是回家闭门不出,对于生活我是弱者,对于工作,我还是有很多想法的。”
在创新工作室,丁重朋年龄不是最大的,学历不是最高的,但是钻劲不输任何人。2011年9月,公司井下发生一起电机车架线触电事故。“能不能有个装置,让电机车不行驶的时候自动断电?”就是这样一个念头,给了丁重朋灵光一现的感觉,丁重朋立马查找资料,自己网上购买配件,再找来车间废弃的电器设备,开始了“闭门造车”。
3个月后,丁重朋的样品拿了出来并成功应用在了公司井下,2012年参加中国中部安博会产品展示获得金奖。“当时我们没有专利意识,要是当时积极申请国家专利的话,极有可能成功,也就是2013年,山东一家公司同类型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丁重朋遗憾地说。
就是这样一起发明,解决了井下电机车架线伤人的问题,公司当即一下子奖励他5万元,这下丁重朋的事迹就火了。在他的影响下,公司小发明、小改造兴起了热潮。公司工会与科协见时机成熟,组建了创新工作室,以丁重朋命名的是第一家成立的,而且丁重朋创新工作室高手云集,有高级技师江子华、电气“专家”程付山、大学高材生田川等人。
就是这样一个集体,让丁重朋给立了起来、带动了起来,创新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创新成果达到了38件,而且件件都转化为了生产力,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100万元,间接创造的效益无法估量。
“创新工作”无处不在
在采矿车间,公司给丁重朋创新工作腾出了专门的工作室,装修一新,让人家看了很是羡慕。但丁重朋的团队很少进驻。创新工作的工作人员开玩笑地说,创新工作有很多,但唯独没有在创新工作室研究出一项成果。同事田川说,丁师傅喜欢带着大家往一线跑,其余时间在制作室和家里,这个工作室也就成了“摆设”。
创新工作室成员林勇就是一位善于现场发现问题的人。林勇在一次井下测量计算数据的时候,拿出计算器捣鼓许久,眼累手也累,能不能改善一下呢?他利用自己业余自学编程的优势,不到一个礼拜就完成了测量小软件,并安装在了手机上。从此,测量点一测完成便是数据计算完成之时,测量效率和准确率极高,该软件顿时成为附近矿山技术人员的必备工作软件。像林勇这样的在现场发现问题立即创新的,还有办公室打印墨鼓的改进、供矿计量系统信号改进、电机车照明电源的改进等等,都在生产工作中发挥了很大效用,改善了工作和办公条件,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
除了在基层,丁重朋最喜欢待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车间的制作室,他和同事们在这里经常能为一个细节就呆上好几个小时,讨论-制作-改进-完成,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在这里亲手实践完成;另一个地方是在家里,丁重朋曾经是一位摄影爱好者,自从迷上了创新发明后,他就忍痛放弃了这个爱好,把不宽裕的资金全部投到了创新学习上。据丁重朋讲,在家搞研究的时候最“喜欢”将媳妇送回娘家,此时的他就把自己置身于宁静的黑夜,经常是转点之后还觉得兴致犹浓。
“土创新”发挥大作用
“在我们一般人的思维中,创新工作好像都是‘高、精、尖’,其实,在我们创新工作室中,很多创新项目看起来就很‘土’,土得掉渣、土得接地气,但是使用起来大家很受用。”丁重朋介绍起创新工作时打趣道。
江子华是一位工作了30多年的钳工老技师,工作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曾经获得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井下废、矿石溜井以前都是采矿车间自己购买圆钢制作,成本也要几千元,但是一遇到运出的矿石有大块,二次爆破时经常损坏格筛,维修人员为此特伤神。江子华默默记在心里,研究发明了免维护格筛。
就是这样的一个格筛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免维护格筛是一次性铸造完成,成本每个在1万以上,车间有人认为成本太大,不划算。当试验品拿到井下。有人就怀疑了:“这也是创新?这样的创新我也会。”创新工作室的团队在一片质疑中将格筛安装下去。一个月过去了,免维护格筛丝毫没有破损。这下大家服了,整个车间都推广使用起来,采矿车间后来算了一笔账,一个免维护格筛一年能为车间节约成本5000以上元,一个车间几十条废、矿石溜井,每年降本就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像江子华这样的“土创新”在采矿车间一发不可收拾,用废钢板改造的桃形电缆拴柱解决了井下铲运机固定电缆易损的难题;将定制的各种台车油管接头改为自行压制油管接头解决了成本大花费时间长的弊端;矿车上道器解决了矿车掉道后复道时容易伤人的问题……
“其实这些‘土创新’看似普通,但实则就是观念和思维的问题,因为观念是最难改变的,也是创新工作中最难以克服的因素。观念一变天地通嘛!”丁重朋最后道出了‘土创新’的其中奥妙。(黄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