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入职三鑫的周淤成,与一同进入公司的新员工并无特别之处。他的第一个岗位在选矿车间破碎工段。与他有过交流后,会察觉到他确有不同之处。在破碎工段,周淤成就养成晚下班半小时的习惯。在这段时间里,他会翻翻班组台账,或是车间下发的文件、表格。
“为什么会是这样,如果换一个方法,这个工作是不是更有效率?”周淤成认为,规范化管理是提升公司基础管理的关键。首先要梳理现有的规章制度适不适用,工作流程标不标准,权责明不明晰,质量与成本有没有狠抓,在管人和管事的基础上,是否建立有效的沟通、激励机制。
从操作工干起增强基础管理能力
周淤成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晨光计划第3批学员。
按照集团公司人才梯队培养方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晨光学员都将进行岗位历练与挂职锻炼,实行纵向逐级挂职、横向多岗位交流,目的是把晨光学员培养成符合集团和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
从破碎工段的操作岗位到技术岗位,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的4年时间,对周淤成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2012年10月,他任选矿车间主任助理,主要协助车间主任抓班组建设,协助生产副主任抓技术生产指标,同时,还参与车间6S现场管理及车间综合组的事务管理。他说,在车间做事,心要细,脑子要活,手要勤。
班组建设、现场管理和内务管理方面,他从梳理和完善车间内部管理制度起,再到注重团队技术人员培养,修订车间岗位标准、编写车间绩效考核等,积累了不少基础管理的工作经验。
破碎工段操作工劳动强度较大,有员工违反劳动纪律受到批评。碰上这种情形,周淤成给员工做思想工作,摆事实、讲道理,让规章制度执行下去,又富有“人情味”。“与人打交道是一门学问。”周淤成认为,“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法易于员工接受。
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从工段长至班组岗位人员,逐层推动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提升了执行力,车间现场管理较之前有了较大改善并能长期保持,员工行为规范也得到了一定提升。车间所有班组一举通过公司当年班组建设达标检查,磨浮工段维修班获年度优秀班组、破碎工段获得班组建设一等奖。
在协助车间主任管理综合事务期间,他修订了车间岗位标准;编写了绩效考核制度和标准;编写了车间全员岗位说明书、岗位描述;以及各工段记录台帐的重新修订与编写;累计修订、编写材料数千条,七十多兆的文字。2013年底,他协助质检部副部长朱江编写了《三鑫公司选矿技术管理规范》,受到了多部门的肯定。
从技术员干起注重提升应用能力
从技术岗转入管理岗,周淤成对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要求并未放松。“从管理角度考虑,技术人员是团队建设核心。”每年,他协助生产副主任修订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并制定了选矿车间技术人员专项管理规范和考核制度,满足了车间技术管理的需求。
将选矿车间检测、分析总结工作日常化是他主抓的较有特色的工作。这项工作是对各工艺环节进行日检记录,每周进行小结;结合生产、质检日报、实验检测、每周小结等分析再形成月报;在年底汇总统计各项生产指标、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再形成年报。“这些就是‘选矿大数据’的雏形。”周淤成介绍,大量的基础性分析工作,保留了大量可用的数据,为车间技术生产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他注意到了团队力量的凝聚和培养,着重提高选矿技术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在他的倡导下,车间要求所有选矿技术人员每日必须到现场巡查,再结合相关检测和实验,分析总结生产经验,做到每周自我小结,月度总结分享。
两年中,他带领下的选矿技术团队实现了多项工艺流程的优化,为车间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稳定了浮选指标。他和他的团队先后优化了浮选药剂添加工艺,每年节约药剂近10万元;完成脱水水分异常排查工作,为设备优化和故障排查提供了数据支持;为硫精矿脱水压滤改造提供选矿技术数据支持;建立了选矿技术数据库,为今后的对比查找提供了数据支持;完成了磨浮选矿工艺流程考察和部分日常实验工作,为公司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指导。
2014年12月,周淤成调至技术质量监督部任部长助理。
技术质量监督部作为对选矿工艺的监督和指导部门,周淤成在选矿车间2年的管理工作经历帮了他很大的忙。他在技术质量监督部负责人的指导下,增设了相关检测项目的频次和强度,确保了反馈指导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为提高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先后3次调整工作绩效考核,制定了取样、检测工的劳动竞赛方案并实施。
他先后参与和协助部门选矿首席工程师完成多项公司选矿科研技改工作,多次参与、协助完成选矿实验和可选性研究工作。“特别是在2016年,仅选矿实验化验的样品数量就达到了3000多个。”周淤成对此记忆犹新,这些工作为公司生产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数据。
随着三鑫全过程成本管控、6S管理、基础达标等工作的不断推进,周淤成继续发挥岗位专长,将技术质量监督部分为5个班组,进行质量、成本等3个板块进行日常管理,梳理并修订了大量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案。同时他对该部多年领用耗材的记录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分析,对部门成本进行了重新计算核对,各工段、班组的成本均细化到了每个样品的定额,并按月统计、分析、上报,变粗放管理为精细化管理。(黎先燕)